首页 行业资讯

设计改变中国

2019-01-23 12:07:26 

好的工业设计应该是产品更容易让客户理解和使用,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大的空间,还能够把科技变成人性化的设计。

要理解“工业设计”这个词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包装”这么粗浅的解释上。好的设计作品往往不会止步于产品。而好的工业设计应该是产品更容易让客户理解和使用,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大的空间,还能够把科技变成具有人性化的设计。

比起世界工业设计的多年发展,中国工业设计3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久。1987年,中国工业美术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是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中国工业设计走上了快车道。2007年更是中国设计开创20周年的历史时刻。今年2月13日,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视。在政府的大力之下,工业设计在中国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

设计的力量

技术创新与工业设计,是现今企业产品竞争时的两个要点。

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工业设计理所当然地出现在前台。正如索尼公司前总裁盛田昭夫所说:“我们相信今后我们的竞争对手将会和我们拥有基本相同的技术,类似的产品性能,乃至市场价格,而唯有设计才能区别于我们的竞争对手。”

事实上,无论时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后期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把设计创新列为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设计的重要是勿庸置疑的。据日本的相关调查显示,在开发差异化产品、国际产品、提高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创造明星企业等方面,工业设计的作用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1990年美国工业设计协会对企业的调查统计,美国企业平均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为2500美元;在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中,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甚至高达4000美元。耐克的一双鞋,可以拥有几十项专有权利,设计体现,无处不在——既要考虑流体力学,又要涉及空气动力学以及人体工学,穿着它不但舒服,更可以帮助消费者去体育场上创造记录,这便是设计的创新。这也是一双耐克鞋要比普通的运动鞋价格高数倍的原因;

苹果的mp3,凭借良好的工业设计,一举开创随身听产品的新时代,创造了数字产品的奇迹。当今世界,企业只有生产那些既能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商品,才会有市场,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而企业设计的产品越具独特的文化和高科技,就越具有交流性和国际性,其价值就越高。

日本在60年代就提出“工业设计立国”,把工业设计当作经济告诉增长的要诀之一;而韩国的IT公司也把工业设计当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年都投入巨资进行设计开发,并能够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而在中国,我们的工业设计方兴未艾,近20年来,呈现明显的加速度成长。可喜的是,在已经认识到设计的价值时,中国企业已经在这个领域奋起直追,与国际企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年轻的中国工业设计

就目前而言,中国设计创意产业中,工业设计是具有潜力的领域之一,同时,需要迫切发展的也是工业设计。带给我们经济快速增长的“全球制造工厂”的角色,现在已经差不多发展到了及至,而面对中国庞大的制造规模,发展工业设计正是自主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中国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约30万人,工业设计年产值约为300亿人民币,占2005年世界创意产业产值的1.27‰,相当于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9‰。在企业当中,除联想、海尔之外,康佳、华为、长虹、华旗、美的、中兴、飞亚达等国内大品牌企业也都在工业设计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然而,相比世界工业设计的发展,中国工业设计还非常年轻,更多的中国企业目前的工业设计方面还表现平平。有人说,中国工业设计被禁锢在圈子里,渴望突破却缺乏勇气。看到了欧美日韩成功的先例但又担心风险而放不开手脚,并没有能够摸索到一个更加成熟的模式,尤其在“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式上更是尤其显得非常凌乱。来自信息产业部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由于缺乏好的工业设计,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年损失近300亿元人民币。

作为中国提前进入“工业设计”概念的一个产业,早在20多年前,就先后有了一大批专门从事设计工作的工程师逐渐投身IT设计行业。可在其后一段时间,IT产业巨大的市场需求不断刺激着中国企业,各大企业纷纷在产品和市场为核心的规模化战略下快速地向前发展。于是,“工业设计”逐渐被忽略。据了解,同欧美很多成熟的跨国企业相比而言,目前我国大多数IT企业对“工业设计”概念的工作价值认识存在很多不足,在资金投入和时间的支出和利用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毕竟,这是因为大多数国内IT企业在研制某产品前期的开发初期阶段,几乎没有能够同设计公司进行比较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这样也就只是比较粗浅地提出对产品的一些具体要求。至于双方本应着重讨论的关于该产品的定位问题等等也都是很少有所提及。

另外,如今中国IT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薄利”时代。也就是说,在利润率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往往就需要各方面的运营费用都进行相应的压缩,其中自然也就包括本来就投入并不大的技术研发领域。然而,工业设计本身的种种要素也就决定了超大规模的投入。因此,中国的工业设计进入了一个怪圈的发展轨道中。

而事实上,国内企业可以将工业设计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在投入回报后进一步增加工业设计的力度。虽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稳妥。国内工业设计的成熟还需要时间和持续增长的经济水平。目前欧美日韩的很多企业已经达到了工业设计的高峰,我国虽然差距很大,但相信追赶速度可以像经济增长速度一样快。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当“MADE IN CHINA”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时候,我们也曾欢呼雀跃。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的时候,看到的却是残酷的竞争与重重危机。曾经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制造”现在却成了来料加工、无创新、无设计的代名词。而改变这一切的方式就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重要的支撑就是中国设计,一个令人兴奋、承载了无数人希望的词组。企业要想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需要拥有创新性的产品,产品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设计的创新。但“中国制造”不是“中国创造”,已经具备强大制造力量的中国企业,急需工业设计的“催化剂”。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工程师鲁克定的观点非常有说服力:“工业设计领域存在的问题,不一定是工业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工业设计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手段,要服务于产业,服务于企业,不可能游离于当前的环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需要多长时间,不仅取决于设计师、企业和消费者,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运行机制。从大的方面来讲,是整个行业的运作机制;从小的方面来讲,是企业中的管理机制。

可喜的是,中国国内企业已经渐渐开始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此外,国内还应该为工业设计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除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外,政府的阶段性扶持也将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今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发展工业设计。”这一战略性决策,标志着国家对以工业设计创新带动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和产品自主创新水平提高,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标志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我们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提到日本设计,人们想到的是精细小巧;提到韩国设计,人们想到的是绚丽多彩;提到美国设计,人们可能想到的是华丽。那么中国呢?中国设计一定要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和含蓄。在联想设计师李凤朗的理解中,中国设计一定是融入了中国人审美观、中国人精神的设计,而不是像很多国外设计一样更多地体现在物理层面。清华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严扬对中国设计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设计讲究“适合”,中国设计的特征应该符合中国消费者需要的,有自己的地域特征。

有人说,美国人认为工业设计是商业化盈利的工具,而欧洲人则认为者是生活的一部分,日本人则认为这是民族的生存手段。而对于中国,工业设计是未来腾飞的翅膀。


网友热评

热点推荐